原文是我外刊时文共读的作业,但是我认为这门课让我学到的东西可以拓展写一下,于是改写成了这篇文章。关于碎片化学习英语,应该会写一个系列,覆盖近一年来关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我的练习。
Intro
过去的三年时间里,除了大一还有英语必修课使我能在繁忙的专业课程之余专门留出时间给英语学习,我总是很难在专业课夹击中找到如上大学之前那样集中学习英语的时间,连四六级英语考试都是匆忙上阵的。
系统有意识的学习英语多半是在课堂上:有专门主题的教材,有系统的笔记,有及时的作业和反馈。这并不是说我在平常不会接触、练习、使用英语;但是与课堂相比,总是缺少刻意练习和记录,因此我总是把系统、刻意练习的期待寄托在完整的、可以像课堂一样的时间段,寄希望于教材这样系统的学习材料。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会阻碍我前进的“完美主义”。学习任何事情都不需要等到一切就绪。
Learning in Pieces
语言原本就是思想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我所学习、所练习的一切,原本就是为了更好的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我的想法。因此即便是对不同主题,基于不同体裁看似零散的练习,也总是有相通的地方;而能从多种多样的文章中找到共同的部分——比如国际顶尖媒体写作者都是怎样导入,怎样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也同样是一种能力。对于我这样有阅读英语原文——包括新闻和技术文章——的习惯的人来说,实际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饭是一口口吃的,但是每一口吃什么,可以根据此时此地的情况定制。读什么样的文章,读文章的时候注意什么,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比如对同一篇文章,可以着重积累词汇,也可以学习作者安排文章结构的方式,或是观察作者如何导入一个主题、事件、专业名词;或者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略读的文章,可以扫几眼概览架构;对于精读的文章,可以掏出小本本记单词分析句子。总之可以灵活安排,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等我有时间再做”这样的无效flag。
我时常会有阅读专业相关的英语博客的时候,这种时候除了注意专业知识,我还可以积累一些常用专业术语的表达,并且观察写作者是如何让文章保持简明易懂的。而对于商业、时事新闻,我可以多积累一些常用名词,以及一些通俗搭配,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Make some Output
上外刊课程的时候,系统整理好的笔记和选择题答题记录是作业的一部分。不过这也倒逼了我输出笔记。输出倒逼输入的好处就不再赘述了,个人觉得还是非常大程度的避免我偷懒or忘记学到的东西了。
意思是这里立Flag,看到有意思的英语会写文章记录一下。
可能会记录生词短语,可能会分析写法结构,也可能会拓展记录一些背景知识。总之开始写了就好了。
碎片时间系列: